
新闻动态
当13万吨燃油在波罗的海炸出蘑菇云的瞬间,北约嘴里念叨的"航行自由"彻底变成了冷笑话。要说这事儿有多邪乎?大俄媒体放出的独家画面里,冲天火光直接把乌斯季卢加港的夜空照成白昼,离圣彼得堡就50海里!这要是都能叫"意外事故",那友友们干脆把新华字典里"意外"这个词撕了得了。
说到油轮大战,这可比北溪管道被炸那会儿还要赤裸裸。大俄总统身边那个帕特鲁舍夫说得够直白:"现在连潜水艇都懒得用了,直接改海盗式打劫了。"自从去年平安夜地中海那艘"大熊座"号上演三次侧翻跳水,大俄的"幽灵船队"已经有9艘遭了毒手。换算成炸药量,相当于每天往莫斯科扔1.2颗广岛原子弹!可北约那边还在装傻充愣,非说跟自家没关系。
更魔幻的是北欧那帮环保卫士的操作。今年1月底瑞典海警扣下"维珍"号,理由居然是"防止污染"。结果大俄要求看证据,无线电里整整15秒的沉默——这静默比波罗的海的风浪还震耳朵。照这个逻辑,当年911是不是也能包装成"空气净化行动"?
对了,最近欧洲各国突然变身军火狂人。波兰荒原上推土机碾过的可不是普通土地,那是欧盟最后的理智。他们正在赶工的炮弹工厂,一年能造20万发155毫米大家伙,足够把巴赫穆特来回炸平30次。立陶宛的弹药厂、芬兰的炸药基地、德国的军火扩建...这场景眼熟不?1938年的军备竞赛换了个马甲,口号改叫"为和平而战"。
但问题来了!意大利老头老太还在为养老金发愁,波兰军费却飙到GDP的5.2%。说北约军费红线是2%呢?现在这架势,怕是要把欧洲的未来全喂给战争机器当燃料。
说到这儿,咱们不得不提加里宁格勒密林里的动静。"匕首"导弹褪去伪装网的消息刚出,大俄核力量直接进入"特殊待机模式"。这可不是演习,而是对着北约的"蓝盔维和"计划亮剑。要问为啥反应这么大?看看英国核潜艇"复仇"号溜进赫尔辛基港的骚操作就懂了——芬兰湾监测站捕捉到的次声波信号,简直就是在火药桶旁边放烟花。
还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。1月底芬兰湾海底光缆被剪,手法那叫一个干净利落。大俄潜水员捞上来的切口,整齐得跟瑞士手表机芯似的。虽然北约甩锅给"海底地震",但丘吉尔老爷子早说过真相:"战争年代,谎言才是真相的保镖。"
各位友友注意到油价没?伦敦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都蹿到130美元了!印度渔民现在加柴油比买渔网还心疼,南非的运油车队排出80公里长龙。最绝的是东方大国的战略油库,悄摸屯够90天用量。这局面真应了基辛格那句大实话:"当美国对手危险,当美国盟友要命。"
现在这场"油轮-导弹-光缆"的三维杀局里,欧洲正坐在随时爆炸的火药桶上。芬兰新建的炮弹厂离大俄导弹基地就180公里,所谓的"安全距离"成了黑色笑话。要问历史会怎么记2025年?八成会说人类既没学会和平,也没学会敬畏,倒是把绞索编出了艺术感。
1.打着环保旗号扣押油轮,和举着反恐大旗发动战争,本质上是不是同款操作?
2.当军工厂房取代面包作坊,子弹生产线比食品加工线还忙碌,普通人到底在为谁买单?
3.海底光缆说剪就剪,信息战时代的"宣战"是不是已经不需要正式文书了?
4.油价暴涨背后,有没有既得利益者在闷声发大财?
文中涉及信息参考自大俄《第三次世界大战》媒体报道、北约官网行动公告、伦敦洲际交易所公开数据、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监测报告、欧盟军工生产白皮书等公开资料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